欢迎光临常州市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网站!

今天是
论文交流  
塔吊事故分析与思考
作者:czjzaq 来源: 日期:2013.09.24 人气:472

赵长军  钟建荣     常州瑞安建设工程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塔吊倾翻事故的原因分析以及防范对策。意在规范管理塔吊的安装、拆卸、使用,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

【关键词】事故分析   防范对策

我市某工地一幢6层住宅楼已经完工,某公司三名安装工人在对一台QTZ40塔吊进行降节拆除。此时塔吊高度为32.5 m(塔身为12节),标准节每节高度为2.5m。在降节过程中,当时已经把第一个标准节从塔身上拆下并移出套架,搁置在引进架(梁)上,外套架已经开始第一个下降行程,离下一次重复下降的搁置点还有一段距离(大约1.2m)。(塔吊顶升或下降一个标准节的高度,液压顶升油缸需要做两次爬升或下降动作)由于液压顶升系统发生故障,导致液压顶升油泵不工作,经过检查发现是液压油泵的电机发生故障,此故障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即更换电机。但是因为该工地还有几台同型号的塔机,所以安装工人当时做出的决定是更换整套液压油箱,一名安装工人就爬下塔吊去联系更换用的液压油箱。

更换整个液压油箱就需要拆除连接在油缸上的两根橡胶液压软管,此时拆除软管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塔机整个上部结构全靠液压油缸支撑在标准节的爬抓上,油缸此时是受压的)如果液压锁失效的话塔机整个上部结构会因为油缸失去压力而整个下坠导致事故。万幸!经检查确认这台油缸的液压锁是有效之后。一名安装工人爬到塔吊驾驶室把起重臂向后旋转,但当塔吊旋转了大约90度的时候,事故发生了!顷刻间外套架脱出标准节向平衡臂方向整个倾覆、坠落。搁置在引进梁上标准节也被甩出掉至地面。更为万幸的是,开塔吊的司机(安装工)从驾驶室跌落仅受轻伤。外套架围栏上的安装工人发现情况不妙及时逃离,躲到了标准节的休息平台上,但还是受到变形的标准节的构件的挤压导致手臂骨折(经诊断属轻伤)。塔机倾覆时幸好周围没有施工人员。这起事故导致两人轻伤,塔机报废!(图1、图2)

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工人违章操作。从这起事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找出他们当时违章的具体细节。

1、人员配置不齐:现场安全员在哪?拆除大型机械的时候安装公司应有安全员在现场进行监督。塔吊司机在哪?可能当时上机操作的安装工人有操作证,但你不是每天在操作这台塔吊啊,对于这台机械的性能还是不太了解啊。

2、拆卸前对液压系统未作认真的检查和试验。对于停置了几个月的液压系统在再次使用前应当进行详细的检查并进行几次空载往复运行试验,以试验油泵、油缸工作是否正常,也为了排除缸体、管路中间的空气。然后再带载试运行几次。带载试运行的目的是:1)为了测试液压锁工作是否可靠。把套架顶起2---5cm后,关掉油泵电源,向任意一个方向扳动换向阀,观察液压锁能不能锁住油缸不因受重压而下滑。(液压锁的作用是使油缸能在任意位置停留并且在停留后不会因外力作用而移动位置,引发意外事故。如防止液压泵连接到油缸之间的软管爆管而发生突然事故);2)检查油缸是否有内泄漏,内泄漏都是缸体与活塞之间的密封圈老化、破损或磨损所致,一旦发生内泄漏,油泵泵出的压力油通过密封圈的破损处由压力腔渗入回油腔又回到油箱里去了。而缸体在载荷的压力下就会由慢而快地迅速下滑,发生事故。本次事故中如果安装工人再耐心试验几次,那么这次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3、违章操作:也是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塔机在顶升加节和降节过程中严禁回转和吊运物体!事后了解,这三位同志既能维修机械故障又能维修电气故障,属于多面手型的。但是为什么事故就偏偏找到他们了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塔机在正常工作时,承受各种荷载的主要受力件是塔身和标准节四角的高强螺栓(4或8只),此时套架是不受力的,它只是悬挂在回转机构下支座的四角的销轴上。但是,在顶升或者降节的过程中就不一样了,回转下支座以上的整个上部结构就通过外套架支撑在塔身标准节的顶升踏步上,同时为了平衡配重与起重臂的重量,必须吊一节标准节运行到适当的位置使起重臂和配重的重量相平衡,使上部结构的重心就落在顶升油缸的重心垂直线上,即支承在顶升踏步上。当套架被顶起,中间的标准节被推出后,套架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大约2.6m*1.7m*1.7m的空间。只靠套架与塔身间的搭接部分长度和套架四角的导轮保持“联系”,没有其他固定的连接。(如下图)

(演示图片,与本次事故无关联)

如果此时突然开动回转,在旋转过程中改变了外套架的受力方向、回转机构对于外套架的扭力再加上配重对外套架的弯矩(为了吊起工作平台上的油箱,变幅小车必须要收到起重臂的根部。破坏了上部结构的平衡)硬把标准节折弯最终使套架脱出标准节,坠落至地面,造成塔吊倾覆事故。

这就是一起典型的凭老“经验”违章操作而引发的事故。据当事人透露这样做已经有过几次,以前没事这次不知道运气怎么这么差就出事了!

是运气差吗?其实这不是运气差,是典型的违反科学规律、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老“经验”用得过头了。每一条规范都是一次甚至几次血的教训的总结,有了这么多实际可行的规范干嘛不运用呢?一定要等到与死神擦肩而过后才后悔当初这样做是蛮干。事故频发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隐性的问题,自从装拆行业市场化后许多装拆业务都承包给个人,为了赶速度、抡时间多挣钱,拆卸塔吊时人员从以前的装拆队缩减成现在的两三个人,这几个人要承担以前五六个人所能完成的任务,可想而知事故的风险也就提高了许多倍,所以这 些队伍不出事故是偶然的,出事故是必然。希望各安装单位负责人能吸取教训规范自己公司的管理,安装人员更要多学习、多讨论,理解规范上的真正含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血肉之躯是焊接不起来的。